食尚玩家分享-60年古早味黃金比例餛飩

郭婞淳最愛!60年古早味「黃金比例」餛飩,綜合碗再加「湯圓+水波蛋」必點

 

這家餛飩是奧運金牌選手郭婞淳的最愛!

食尚小編要來推薦一家高雄人激推的古早味餛飩店「菜市仔嬤-左營餛飩」,也是在地人從小吃到大的老店美食,不僅餛飩內餡堅持豬肉肥瘦比例,鹹湯圓更是熟客必點的美味。

店家更自創獨門吃法-餛飩湯加水波蛋或鹹湯圓加蛋,吃過一次就忘不掉。快跟著食尚小編一起衝高雄看看吧~

餛飩、扁食傻傻分不清

稱「餛飩」者其實很混沌,我就曾聽過又稱「扁食」「扁肉」「炒手」「雲吞」「清湯」,「包麵」「包袱」,或曰「角」「餃」或「燕」等,要記也記不完,大抵都是相類似的食物,不過在台灣溯其源,南北有分教:扁食發成「pián-si̍t」,源頭為何? 還在研究中,不過據我的田野調查,在中國閩南分山、海2種製法,近山的豬肉內餡用「捶」的,靠海卻是「刴」的,可也不那麼涇渭分明。我到離海不遠的漳浦吃到的就是用捶的,食來頗富嚼勁,咱台灣則是以刴餡居多,刴餡則需仔細挑筋去骨,方能滑嫩爽口。

 

郭婞淳最愛!60年古早味「黃金比例」餛飩,綜合碗再加「湯圓+水波蛋」必點
▲高雄美食「菜市仔嬤-左營餛飩」是奧運金牌選手郭婞淳的最愛。(圖片來源:《大高雄時空散策》)

 

北部代表溫州大餛飩

台灣北部最常見的扁食為溫州餛飩,而且是好大一粒。原來溫州的餛飩原型其實呈小巧皮薄而餡多。據聞在二十世紀30年代,由一位名叫陳立標的開始挑擔叫賣,他長得人高馬大,地方上乃呼為「長人餛飩」,其形有如台灣古早的扁食模樣,那為什麼來台灣卻長成大個子?要是去基隆吃餛飩,也是特大一個。聽聞基隆在地的文史工作者說,因為大約在日治時期的1930年代,日人招募大批溫州人來基隆、金瓜石採礦,或當碼頭工人。戰後,除了湧進大量的各省中國人外,1955年大陳島大撒退,基隆又移來不少的浙江人,工人需要的是吃飽不吃巧,數大就是美,從此溫州餛飩便越長越大。大了以後,又向台北湠開來,如今台北人沒見過溫州大餛飩者,鮮之見也。

郭婞淳最愛!60年古早味「黃金比例」餛飩,綜合碗再加「湯圓+水波蛋」必點
▲台灣北部最常見的扁食為「溫州餛飩」,而且非常大粒。(圖片來源:貓大爺

 

文章來源:食尚玩家-郭婞淳最愛!60年古早味「黃金比例」餛飩,綜合碗再加「湯圓+水波蛋」必點